党鹏程荣获拾遗传承“泥板壁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号
近期,党鹏程荣获拾遗传承“泥板壁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号。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其数十年如一日深耕泥板壁画技艺的高度认可,更是对这门拥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成果的充分肯定。

泥板壁画技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,据现有可考资料显示,其历史至少可追溯至百年之前。这门技艺最初以民间祭祀神祇的用品为主要形态,题材多聚焦于神佛形象,承载着古代先民的精神信仰与文化诉求。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,泥板壁画逐渐从祭祀用品演变为壁画艺术的复刻工艺,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经历着创新与发展。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,该技艺形成了以祖传泥板制作工艺为核心的独特体系,其流程复杂、工序繁多,堪称独家秘技,具有极高的独特性和唯一性。

为弥补技艺短板,精进绘画技法,党鹏程先生于1996年10月正式拜入著名壁画专家王定理先生门下。在师门学习期间,他潜心钻研传统壁画的绘画技法,从线条勾勒到色彩运用,从构图设计到意境营造,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揣摩、刻苦练习。王定理先生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,为党鹏程打开了传统壁画艺术的广阔天地。他不仅系统掌握了传统壁画的经典技法,更深刻领悟到传统艺术的精神内核。在祖传技艺的滋养与师门传承的加持下,党鹏程积累了扎实的技艺功底,为后续的创新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数十年间,党鹏程从未停止对泥板壁画技艺的探索与钻研。他深知,传统技艺若想在当代社会立足并发展,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。为此,他将祖传秘法与现代工艺理念相结合,对泥板制作工艺进行了系统性的改良与升级。在反复试验与探索中,他融合新工艺、新手法,不断优化泥板制作流程,改进绘画表现形式,创新形制设计与展陈方式,最终成功将泥板制作、传统壁画绘制、形制设计及展陈方式等多个方面完美整合并推向极致,独创出震惊业界的“悬浮式纯泥板”形制。这一创新成果的问世,打破了传统泥板壁画的固有形态,引发了业内的强烈反响与广泛关注。

相较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“伪泥板”壁画,党鹏程所创制的悬浮式纯泥板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技术优势。市面上的普通泥板壁画多采用木板加麻布作为基底,仅在其上覆盖极薄的泥层并刮平,与真正的泥板壁画相去甚远。而党鹏程的悬浮式纯泥板,摒弃了木板、麻布等任何依托物,完全由纯泥料制成,仿佛是从千年泥墙壁画上直接取下的一块墙皮,被业内专家盛赞为“行走的千年古壁”。其核心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:一是纯泥无基底,最大化保留了泥板壁画的原始质感与艺术本真;二是悬浮离墙,安装后泥板本体与墙面保持约5厘米的间隙,在视觉上营造出轻盈灵动的效果,同时也有利于泥板的保存;三是独立悬挂,自带专业挂钩系统,可实现稳固独立悬挂,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展陈灵活性;四是大尺寸突破,最大单片面积接近1平方米,如此大尺寸的纯泥板制作,在工艺上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,其成功实现堪称行业内的一次重大突破。

这项悬浮式纯泥板的制作工艺与展陈方式,属于业界的开创性成果,目前为党鹏程所独有。在技艺传承方面,党鹏程毫无保留,倾囊相授泥板独特的“十二层结构”与“三大形制”。从制泥时辰的选择、秘制泥料的调配,到精研手法的运用,他全方位揭示古法技艺的精髓,致力于将这门独特的泥板技艺薪火相传、发扬光大。他通过开设培训班、举办技艺交流活动等多种方式,吸引了一批对泥板壁画艺术感兴趣的年轻人加入,为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。

在党鹏程看来,经典之美的传承并非简单的技艺复制,而是以古法为根基、以精神为血脉、以创新为枝叶的动态平衡。这一理念与敦煌壁画在修复中重生的传承理念不谋而合,泥板壁画也正是在这种古今对话中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。他始终坚持在敬畏传统的基础上寻求突破,在传承技艺的过程中不断创造,力求让千年的艺术之美真正“呼吸”于当下。多年来,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多个艺术展览中展出,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,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,向大众展示了传统泥板壁画技艺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。

